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决定设立的非营利性公司制法人。其主管部门是中国证监会,业务接受中国证监会的领导和监督管理。监控中心于2006年5月18日成立,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共同出资兴办,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
监控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完善期货保证金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报告期货保证金的风险状况,配合期货监管部门处置风险事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股指期货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并为投资者提供结算单、追加保证金通知等服务。此外,监控中心还负责研究和完善期货保证金存管制度,不断提高期货保证金存管的安全程度和效率。
监控中心章程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实施,总经理、副总经理由股东会聘任或解聘,报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监会成立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管理委员会,审议决定监控中心的重大事项。
随着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和业务的快速创新,监控中心不断采用新技术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例如,新一代保证金监控系统采用了虚拟化容器、微服务架构、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等新技术,实现了五个新突破:
- >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体系:全面支持商品类和金融类期货期权交易数据监管。
- >建立了数据入库逻辑隔离机制:构建适应大数据、高并发场景下的数据接收模型,提高了数据接收效率。
- >采用微服务架构:依托分布式内存数据库搭建了新一代数据核对引擎,提升了数据核对效率。
- >支持分机构数据核对:支持算力平行扩展,既满足当前期货保证金安全监控的需要,也为将来市场差异化创新业务监管预留了空间。
- >搭建了期货公司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了与期货公司信息交互全流程电子化,提高了与期货公司信息交互便利化水平。
面对未来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挑战,监控中心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一代保证金监控系统功能复杂、数据种类繁多、业务变动频繁等特点,积极创新技术应用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系统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优化系统的交互体验,确保系统在功能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性能提升,同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总之,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在保障期货市场稳定运行、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完善监控机制和技术手段,监控中心将为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