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广期所)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作为中国内地第五家期货交易所,广期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新突破。将从广期所的设立背景、发展历程、股东构成、定位与作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
广期所的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这一决策旨在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在绿色发展和创新领域。
自2016年起,广州市和广东省政府就开始积极推动恢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2020年5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期所。
早在1992年,广州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随后成立了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和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然而,由于市场不完善,这些交易所先后被叫停。2006年,广东省和广州市启动了恢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工作。
2021年4月19日,广期所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从筹备到正式挂牌,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这背后凝聚了广州乃至广东数载的心血。广期所在南沙区注册,注册资本为30亿元人民币,股东包括证监会管理的四家期货交易所、广东国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境外企业。
广期所是我国首家混合所有制的交易所,股东构成多元,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这种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不仅体现了粤港澳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也为广期所引入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管理经验。
香港交易所持股7%,这是首次有境外机构获准入股内地期货交易所。引入境外资本有助于提升广期所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其在经营理念、人才招聘和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市场化探索。
广期所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绿色发展,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其设立旨在通过产品、制度和技术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更好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广期所将在“十四五”期间重点研究开发碳排放权、电力、商品指数和大宗商品类等期货品种,力争上市首个品种。
广期所的成立填补了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缺乏一个与沪深港证券证券市场息息相关的金融机构的空白。这将产生强大的区域金融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入驻广州,增强资金吸纳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建设。广期所还将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强强联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助力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期所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而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区。广期所的设立将更好地满足大湾区内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此外,广期所还将提升期货行业服务大湾区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我国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
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成立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广期所的设立不仅填补了广州乃至大湾区的金融空白,还通过引入多元化股东结构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未来,广期所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和支持国家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