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美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价格暴跌至每桶-37.63美元,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这一现象震惊全球市场,打破了传统商品价格认知的下限。此次负油价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供需失衡、库存资源不足、交割方式的特殊性以及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等。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各国实施封锁措施,工业和经济活动陷入停滞。航空业、汽车业等原油消耗大户的需求急剧下降,市场预期原油需求将减少约三分之一。根据彭博统计,全球航班运输量环比下降60%,汽车销售同比下降近80%。需求的大幅下降使得原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承压。
2020年3月6日,OPEC+会议未能就减产达成一致,沙特和俄罗斯随后宣布增产,意图通过增加市场份额来争夺有限的市场需求。此举导致原油供应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失衡。尽管后来OPEC+达成了减产协议,但行动迟缓且力度较小,未能有效缓解供应过剩的局面。
随着供需失衡的加剧,原油库存不断累积。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17日,美国重要储油枢纽库欣地区的原油库存已升至近6000万桶,使用率接近80%。按照当时的周均库存增幅计算,预计5月中旬库欣地区的库存将达到满负荷状态。库存资源的紧张使得多头面临巨大的交割压力,不得不在合约到期前平仓,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跌。
WTI原油期货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这意味着未平仓的多头合约持有者必须在合约到期时接收原油实物。然而,在库欣地区存储原油的成本高昂,且存储空间有限。对于多头而言,如果无法找到足够的存储空间或支付高额的存储费用,那么他们可能宁愿以负价格出售原油以规避更大的损失。这种交割方式的特殊性使得WTI原油期货在面临库存压力时更容易出现极端价格。
临到期期货合约流动性差,容易被操纵。在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临近交割时,大量投机性空头集中抛售,导致价格急剧下跌。CME的结算价计算方式增加了被操纵的可能性,使得空头可以通过在最后交易时刻大量卖出压低结算价。这种投机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波动。
面对可能出现的负油价情况,CME提前对交易软件进行了重新编程,允许负值的交易可以在清算中执行。这一技术性调整为负油价的出现提供了清算基础,但也引发了市场对投机行为的质疑。有分析认为,CME的调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投机氛围。
原油期货出现负油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供需失衡、库存资源不足、交割方式的特殊性以及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等。这一现象不仅打破了传统商品价格认知的下限,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和原油供需关系的改善,原油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水平。然而,投资者仍需警惕市场波动和投机行为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