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因其高杠杆和T+0交易特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许多投资者选择依赖所谓的“喊单”服务,即由经验丰富的交易员或分析师提供具体的交易建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类服务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将通过具体案例,详细探讨期货交易喊单的背景、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风险。
期货居间人是指受期货公司委托,为期货公司提供订立期货经纪合同的中介服务,并独立承担基于中介服务所产生的民事责任,期货公司按照约定向其支付报酬的机构及自然人。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规定,居间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投资者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品种、价位、方向、数量等指向明确的交易建议。
喊单是一种金融投资术语,通常指由经验丰富或交易盈利能力较好的投资者公开自己的做单计划,让其他投资者参考并进行交易。喊单人通常会给出开仓的价位、止损、止盈等信息。这种服务在外汇和期货市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网络平台上。
2020年,宋某和王某合伙成立了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并以公司名义与数家期货公司签署居间协议,提供居间服务。两人在未经批准及取得期货交易咨询业务资格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渠道广泛发布期货行情分析观点,吸引投资者开户并提供期货交易辅导。他们还雇佣了无资质的人员担任期货交易分析师,通过直播平台向投资者提供具体的投资建议,如“买点”“卖点”“止损止盈点”等,诱导投资者频繁交易以获取更多手续费返佣。最终,两人因非法经营期货交易咨询业务被公安机关抓获。
2019年5月,宋某成立某信息咨询公司,并与多家期货公司签订居间协议。同年11月,佘某入股并参与经营。两人招募了多名无资质人员担任期货交易分析师和业务员,通过网络渠道发布期货行情分析,以承诺开户后提供期货交易辅导吸引客户。分析师和业务员通过微信向客户提供具体的投资建议,引导客户交易,从而产生更多交易费。截至2021年底,两人向多名客户提供期货交易咨询服务,非法获利24万余元。2022年9月,两人被上海奉贤警方抓获,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同时禁止从事期货居间服务三年。
2019年,张某通过微信荐股群结识了韩某,并在其助理吴某的引导下在某期货公司开户。开户后,张某跟随韩某进行期货交易,期间多次接受韩某在微信群中的“喊单”指导。最终,张某亏损193万余元,其中平仓亏损近79万元,交易手续费近114万元。张某将期货公司和居间人陶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一审法院判决陶某承担40%的损失赔偿责任,期货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二审法院改判陶某承担30%的赔偿责任,期货公司承担10%的赔偿责任。
期货交易喊单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但其背后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不容忽视。投资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期货公司和合法的投资渠道,避免陷入“喊单”陷阱。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期货交易咨询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